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师生赴法国参加第十届国际风沙科学大会并开展人才招聘宣传
6月24日至29日,365体育备用网址黄宁教授、青年教授张洁及部分研究生一行9人赴法国波尔多参加了为期5天的第十届国际风沙科学大会(ICAR X)。
在26日举行的全体大会上,国际风沙研究学会(ISAR)选举出新一届执行委员会。黄宁教授以得票数名列第一当选为由9人组成的执委会委员并参加了26晚举行的执委会会议。
在本次会议上,我校的口头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极大的关注与兴趣。如有关对沙波纹稳定性进行解析分析的报告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与提问,在会议休息期间法国雷恩第一大学教授Alexandre Valance、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教授Hezi Yizhaq专门找到黄宁教授与王鹏博士进行交流,并特意表达了就该问题与兰州大学进行进一步合作的意愿;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教授Bruno Andreotti、加拿大特伦特大学教授McKenna Neuman对火兴辉博士的报告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风沙物理学专家Thomas Pahtz专门发邮件称火兴辉博士所做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很多风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人物的关注,他还指出这是因为兰州大学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适用于解决当前风沙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即巨型沙波纹问题),并提出共同开发模拟巨型沙波纹生成与演化过程的合作意向。此次黄宁教授风沙环境力学小组制作、展出的海报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博士生顿洪超所提出的农田土粉尘动态释放模型得到了国际风沙科学著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sper F. Kok教授的兴趣,并提出希望顿洪超去他那里开展博士后研究的意愿;由该研究小组设计的便携式刺破型土壤结皮硬度测量仪也获得了多位国际学者的关注与肯定,美国农业部土壤风蚀研究所R. Scott Van Pelt研究员当场提出了采购的意向。
由于学院工作原因,黄宁教授于当地时间26日下午才赶到法国,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大气系统高校联合实验室(Interuniversit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Systems (LISA), UMR CNRS)主任、巴黎东大和狄罗德大学、拉普拉斯研究所Gilles Bergametti教授在25日专门找到张洁博士,热情表达了对兰州大学黄宁教授研究小组针对粉尘沉降物理模式开展的研究成果的感谢,并主动要求合影留念。Gilles Bergametti教授的研究团队针对非洲尼日尔地区的粉尘沉降事件展开了长期的野外观测研究,所获得的沙地地表的粉尘沉降速度的观测结果无法用目前通用的物理模式解释。他们经过查阅文献和测试发现兰州大学研究小组给出的沉降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考虑了沙地粗糙特性的模式,该模式预测结果与他们的野外观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且能够对这些观测结果给出合理的物理解释。Gilles Bergametti还对兰州大学其它相关工作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愿。
会议期间,黄宁教授、张洁博士和研究生们在利用各种机会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广泛开展了对兰州大学相关专业情况及其人才招聘的宣传。如黄宁教授与法国S. Dupont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成员关于风沙物理过程数值模拟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并邀请他们来华开展交流合作;经黄宁教授与上届国际风沙科学学会主席、英国Adrian Chappell教授介绍国家及学校相关引智政策之后,Adrian Chappell教授欣然同意申报外专千人并答应每年来兰州大学进行1-3个月的短期工作,同时与黄宁教授就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事宜达成了共识;而对365体育备用网址青年研究员和师资博士后政策的介绍与宣传则引起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及朗之万研究所的近10位博士后、博士生的关注及浓厚的兴趣,已有2人表示将在明年年初毕业后会首选申报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
大会结束后,应此次大会法方主要组织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首席科学家,巴黎市工业物理化学学校(ESPCI)非均质介质物理和力学实验室(PMMH)主任Philippe Claudin教授以及现于巴黎第七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贾攀博士以及正在此实验室进行访问学习的张洋博士邀请,黄宁教授一行人于6月30日赴巴黎第七大学和巴黎市工业物理化学学校非均质介质物理和力学实验室参观交流。在参观过程中黄宁教授一行人详细了解了巴黎第七大学及巴黎市工业物理化学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正在开展的工作内容及实验仪器设置,水槽实验台的架设,实验结果的采集、分析过程等。
本次出访中,我校在风沙科学领域多个研究方向的进展和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出访人员和多个国外著名研究机构达成了合作意愿,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促进了我校风沙环境力学小组与世界各国同行的联系和合作,提升了我校乃至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新闻背景:
风沙科学研究(Aeolian Research)与国际风沙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eolian Research -ISAR)
沙漠化与沙尘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大环境灾害,对该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发展迅速,主要关注风对地球及其他行星表面(如火星、土卫六等)的作用。其产生主因是大量散体沙粒在风场作用下的集群运动,即风沙运动。由于沙粒运动的随机性以及与风场湍流和与流动沙床表面间的互馈所导致的多重非线性、两相流与热对流和风沙电场的多场耦合性、沙粒碰撞地表的击溅过程与风沙流形成演化过程交织的跨尺度性,使得对风沙运动规律的认知和揭示一直成为风沙物理学和沙漠化研究的难点。2005年美国著名期刊《Science》列出125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唯一与力学直接相关的 问题为“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统一理论”,风沙运动研究作为这类重要科学问题的一典型对象是力学面临的新挑战。事实上,自然地理、环境和大气领域的学者一直把对风沙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揭示作为风沙物理学和沙漠化防治中的基本问题和关键难点来展开研究,而我国力学工作者对风沙运动这一典型力学过程则一直关注不够。
近三十年以来,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推进,尤其是兰州大学风沙环境力学小组以及美国、法国、德国、以色列和瑞士著名力学家与物理学家将物理学、力学、数学等基础学科与大气学、地理学和地貌学进行交叉融合后,风沙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颗粒运动最基本的动力学过程,到行星地表土壤侵蚀、地貌演化、环境变迁一般规律,以及沙尘颗粒对全球气候、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海岸风沙运输过程、土地退化、沙丘迁移、沙海形成、风吹雪与积雪分布的时空演化等方面的工作,风沙科学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且极具活力的交叉学科,涵盖了非常丰富的研究内容,并且吸引了全球多个学科方向科学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科研人员和组织开始针对风沙问题开展研究,并通过举办国际会议的方式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有大量的学术出版物对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有关风沙科学的研究工作每年都有数百篇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发表,并超过30000条的引用次数。国际风沙研究学会(ISAR)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风沙研究国际组织。该组织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沙研究学者,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从事风沙研究相关课题人员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深入讨论和系统交流,定期发起学术会议(例如ICAR),组织短途旅行,并支持出版同行评议的科学杂志(如Elsevier期刊《Aeolian Research》)。
国际风沙科学大会ICA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olian Research -ICAR)
自上世纪初以来,风沙科学研究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成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国际风沙科学大会ICA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olian Research)是国际风沙研究协会(ISAR)组建的全球沙漠/风沙科学领域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风沙科学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前九届分别在丹麦Aarhus(1985)、丹麦Sandjberg(1990)、美国Zyzxx(1994)、英国Oxford(1998)、美国Lubbock(2002)、加拿大Guelph(2006)、阿根廷Santa Rosa(2010)、中国兰州(2014)和澳大利亚Mildura(2016)举办。
第七届会议于2010年在阿根廷圣罗莎举行,由于签证原因,兰州大学风沙环境力学小组人员均未能参会。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董治宝研究员在2010会议上提出申办2014年第八届会议时,国际风沙科学研究学会指明要求董治宝研究员和黄宁教授联合申报第八届国际风沙科学大会,并在得到黄宁教授肯定的答复后批准了2014年在兰州举办会议的申请,使得兰州大学成功承办了该次会议,并由黄宁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董治宝研究员共同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来自中国大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南非、爱尔兰、荷兰、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波兰、丹麦、伊朗、科威特、新西兰、南非、格鲁吉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共约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在该次会议上,鉴于风沙科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四年一届的国际风沙科学大会已难以满足相关研究领域学者交流的要求,国际风沙科学研究学会决定将国际风沙科学大会会期由四年一次修改为两年一次。在2016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风沙科学上,来自非洲、美国和以色列的学者申请举办2020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会议。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会议上,国际风沙科学研究学会通过选举确定了下届会议将在非洲举办。